查看原文
其他

2018-05-26


自上周以来

雨水一直时断时续地光顾佛山

蚊虫滋生也格外厉害

不少朋友都反映最近蚊子太多了


外出游玩的朋友更要小心

在外边时遇上蚊子

可能不只是被叮了下这么简单~


蚊虫咬了一口,竟然反复发热伴全身皮疹

近日,在宁波北仑区人民医院(浙大一院北仑分院)感染科,医护人员碰到一名反复发热伴全身皮疹的患者,经查,竟是被蚊虫咬了一口所致。


从院方了解到,患者是名女性,姓于,今年61岁,宁波北仑本地人。于阿姨平时身体不错,很少生病,一周前却莫名发起了高烧,体温最高时超过了39℃,还有畏寒、头痛、出汗多、咳嗽等症状,在家吃了感冒药、退烧药,但都不见效,体温还是降不下来。


家人见状,觉得不对劲,于是将她送到北仑区人民医院急诊科,后转入感染科。接诊的彭昱医表示,发烧固然简单,但持续发烧,而且伴随这许多不太正常的表现,里面的原因或许不简单。


检查中,彭医生发现于阿姨的面部、四肢、躯干都有红色斑丘疹,手轻轻一压就褪色。此外,她的左颈后有一处椭圆形溃疡性皮损,不痛不痒,像是虫咬所致,左踝内侧也有一处虫咬痕迹。这些于阿姨都不在意,彭医生却很警觉,一再追问。



于阿姨回想起来,一周多前她帮朋友上山采茶,脖子和脚上的伤口应该就是那时候被蚊虫叮咬后留下的。


彭医生说:“初步怀疑是蚊虫带有立克次体病菌,通过叮咬,导致患者病菌感染。”



很快,检验结果出来了。果然和彭医生判断的一样,于阿姨基本可确定是感染了莫氏立克次体病菌,感染途径经排除,也基本可以断定是蚊虫叮咬所致。


对症用药后不久,于阿姨的发热得到缓解,体温恢复了正常,脸上身上的皮疹也逐渐消失,颈部焦痂样皮损也结痂了,几天后,她康复出院了。



莫氏立克次体病菌到底是个什么东东?

彭昱医生解释,这是一种介于最小细菌和病毒之间的非常独特的微生物,传播媒介主要为节肢动物如蜱、虱、蚤、螨等,也可因家畜如猫、犬等抓、咬而发生。


多数立克次体病菌感染临床上可表现为发热、头痛和皮疹三联征,多发于春季和夏季,患者常有蜱咬、近期野营或职业性暴露病史。


  立克次体病菌感染散发于全球,多见于热带和亚热带,人群普遍易感,得病后可获得较强且持久的免疫力。治疗上,氯霉素、四环素类抗生素(包括强力霉素)对各种立克次体病菌感染均有效,可使病程缩短,病死率明显下降。



春夏,人们出游热情高涨

户外又该怎么预防

包括立克次体病菌在内的各种“暗箭”呢?


为此,专家建议,穿长袖衣裤并扣好领口,扎紧袖口、腿脚,不要直接坐在草地上,也不要长时间在草丛中逗留。此外,出行前还可以在身上喷涂一些防蚊虫的喷雾、乳液,让蚊虫敬而远之。



外出游玩,还要提防这些虫子!

恙虫:最喜欢咬人的下体


恙虫喜阴喜湿,往往叮咬人的下体,被咬后大概有10天左右的潜伏期,皮肤上的焦痂是比较典型的特征。预防恙虫病,市民在户外活动时避免在草丛或灌木丛中坐卧休息或晾晒衣被,进入草丛或灌木丛时,要扎紧袖口、裤管口,衬衣扎入裤腰内,减少被恙螨叮咬的机会,也可在暴露的皮肤喷涂驱蚊灵等驱避剂进行防护。



蜱虫:被咬后不要用手直接去摘虫子


蜱虫吸血主要是侵入人体的皮肤内,吸血后还会往人或动物的体内钻,很难拔下来。因此,发现被蜱虫咬时,不要用手直接去强行摘除,甚至挤破,用镊子或尖钳子贴近皮肤并夹牢蜱的头部,然后慢慢施压把蜱拉出,在移除蜱后,应用碘酒或酒精消毒被叮咬的部位,并用肥皂及水洗手。然后及时就诊,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。 



马蜂:体大身长,毒性大


马蜂,学名“胡蜂”,又称为“蚂蜂”或“黄蜂”,体大身长、毒性也大。雌蜂身上有一根有力的长螫针,在遇到攻击或不友善干扰时,会群起攻击,可以致人出现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,严重者可导致死亡。



隐翅虫:落在身上不能拍不能打


又被称为“影子虫”,因翅膀不可见而得名。其中,毒隐翅虫因体内有毒液而对人有威胁。这种毒隐翅虫身长0.6至0.8厘米,类似飞蚂蚁。隐翅虫体外没有毒腺,在被打死后体内毒液会流出来。这种毒素与皮肤接触后,会导致皮肤炎症。所以万一身上有这虫,拍不得打不得哦。



五一出行安全最重要

离这些虫子远一点

离安全近一点~


今日精选


① 今天起开始放假!佛山最好玩的活动大集合来了!说走咱就走>>

② 佛山市委书记鲁毅:重振改革精神推动佛山改革更深化开放更扩大

     在佛山也能拍出岭南园林大片!顺德和园摄影指南GET



    来源 | 东南商报、佛山日报

    编辑 | 王琦玥

    佛山日报社全媒体整理发布


  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